Hadoop、Spark都out了?5种大数据框架怎么选更靠谱?

Hadoop、Spark都out了?5种大数据框架怎么选更靠谱?

"Hadoop和Spark早就该淘汰了!"

每次行业里冒出新技术,总会听到有人这么说Hadoop和Spark。

但技术哪有什么绝对的过时?关键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说白了,咱们做数据的,真正该琢磨的是:这么多大数据框架,怎么挑出最适合自己业务的那一个?

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从底层逻辑讲讲主流框架的差别,再给大家一套能直接落地的选型思路。内容有点长,但全是干货,耐心看完,你肯定能有收获。

一、先搞懂基本盘:批处理、流处理、混合处理到底啥区别?选框架前,得先明白它们最根本的设计思路:

不同的处理模式,决定了它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简单说,数据处理框架大致分三类:

1. 纯批处理框架(以Apache Hadoop为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专门处理那些存在硬盘里的海量历史数据,比如分析过去一年的用户行为、统计季度销售报表,这种场景对实时性要求不高,T+1甚至T+7的延迟都能接受。

核心构成:

MapReduce负责计算,HDFS负责存数据,这两个是基础。

优势很实在:

能扛住PB级甚至EB级的数据量,这在现在依然很能打;容错性特别好,机器坏了数据也丢不了,因为它默认存三份;生态特别成熟,Hive用来写SQL分析,HBase存非结构化数据,用起来顺手。但短板也明显:

处理速度慢,动辄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因为中间结果总往硬盘上写。

现在来看:

真没过时!还是处理超大规模历史数据成本最低的方案,很多企业的离线数据仓库,核心还是Hadoop那一套。

一句话总结:量大、不急、要省钱,选它准没错。

2. 纯流处理框架(Storm和Samza)能解决什么问题:

处理那种源源不断来的数据流,比如用户实时点击、订单支付信息,要求毫秒级响应,像金融交易的实时风控,就靠它。

这两个框架的差别,得分清楚:

局限也得说清楚:

只能处理那种没完没了的数据流,要是给它一个固定大小的数据集,比如一个月的订单表,它就没办法直接处理了。

一句话总结:数据不停来、要求马上算,就从这两个里挑。

3. 混合处理框架(Spark和Flink)有什么用:

现在很多业务既要有实时处理,又得分析历史数据,总不能搞两套系统吧?

这两个框架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同时搞定批处理和流处理。

(1)先说说Spark:

它的核心思路是:

把流数据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当成小批次来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微批处理"。

为什么快:

它会把中间结果存在内存里,而不是像Hadoop那样往硬盘上写,所以比MapReduce快得多,据说能快100倍,实际用下来确实体感明显。

还有个好处:

它能把计算过程做成一个DAG图(有向无环图),自动优化执行顺序,比如哪些步骤能合并、哪些能并行,省不少事。

为了更高效的完成这个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过程,可以借助低代码/高时效的数据集成平台,比如FineDataLink,它可以轻松地连接多种数据源,包括数据库、文件、云存储等,而且支持大数据量。还能进行数据清理和数据分析,并将清理后的数据快速应用到其他应用程序中。

(2)再看Flink:

它的最大特点:

不是切分成小批次,而是来一条数据就处理一条,这叫"真流处理",所以实时性比Spark更好。

状态管理是亮点: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结果,比如累计销量、用户在线时长等等,它能自己管好,不用担心数据丢了要重新算,这对需要精确统计的场景太重要了。

解决了个大问题:

数据传输过程中难免有延迟或乱序,Flink能根据数据本身带的时间戳来处理,不会因为数据到得晚就算错,听着是不是很熟?但很多实时场景都栽在乱序数据上。

一句话总结:批处理和流处理都得干,就从这两个里选。

二、绕不开的选择:Spark和Flink到底怎么选?很多人纠结这两个框架,我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别只看别人说哪个火,得看自己的实际需求。

咱们一条条对比着说:

举两个真实例子你就明白了:

有家做直播的公司,要实时统计每个主播的在线人数,延迟不能超过1秒,用Spark Structured Streaming就够了,部署简单,团队也熟。

但如果:

是做高频交易的,每笔订单都得实时算风险,差一毫秒都可能出问题,这种情况就得用Flink,它的低延迟和状态准确性更靠谱。

一句话总结:要求不高的实时场景选Spark,极致实时和复杂状态管理选Flink。

三、手把手教你选:5步搞定框架选型我整理了一套步骤,照着走,基本不会出错:

1. 先看数据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如果是固定大小的数据集,那就是批处理场景;如果是不停产生的数据,那就是流处理场景;要是两种都有,就选混合框架。2. 批处理场景怎么选数据量特别大,又想省钱,团队对Hadoop也熟,选Hadoop准没错;数据量中等,想算得快点,比如每天的报表两小时内要出来,选Spark。3. 流处理场景怎么选延迟要求特别高,选Storm或Flink;已经在用Kafka和YARN,想省点事,选Samza;数据经常乱序,还得保证每条数据只算一次,选Flink。4. 混合框架场景怎么选公司已经有Hadoop集群了,不想重新搭环境,选Spark,能直接用现有资源;新系统建设,又特别看重实时性,选Flink更合适。5. 别忘了这几个隐藏因素团队会什么:

要是大家都是写Python的,Spark的Python API更顺手;

出了问题能搞定吗:

Flink的状态管理虽然强,但调优比Spark复杂,小团队得掂量掂量;

服务器够不够好:

Spark靠内存提速,服务器内存小了不行;Flink对CPU要求高,老机器可能扛不住。

听着是不是很清晰?其实核心就是:别追新,看自己的业务、团队和资源。

四、大数据框架的演变趋势经常有人问我:"现在都在用Flink了,Spark是不是要不行了?"

我得说句实在话:

1.早期的Hadoop虽然慢,但在存海量冷数据、做低成本离线分析这块,暂时还没谁能完全替代它。很多公司的核心数据仓库,底层还是HDFS,这就是明证。

2.后来的Spark在批处理领域还是扛把子,尤其是和Hive结合做数据分析,成熟稳定,用的人最多,短时间内地位动不了。

3.如今的Flink在实时处理上确实强,但它的生态还在完善,有些场景用起来不如Spark顺手,别盲目跟风。

我见过不少团队:

明明Spark就能搞定的事,非要上Flink,结果运维成本翻倍,问题还一堆。

其实:

90%的业务场景,Spark的秒级延迟完全够用,真没必要为了那零点几秒的差距,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总结技术没有好坏,只有合不合适。做数据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

选框架就像选工具,螺丝刀再旧,能拧好螺丝就是好工具;新出的扳手再炫,用不惯也是白搭。

下次再听到"XX框架过时了"这种话,先别急着信,想想自己的业务需要什么:

数据多大?要多快出结果?团队会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答案自然就有了。毕竟,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相关手记

PotPlayer多音轨怎么切换声音?多个配音之间切换方法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严达招收全奖博士生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EECS)版 - 北大未名BBS
表示回忆、纪念的词语和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