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想必鹏友们一定都听说过这句话,简单诠释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但其实,拆盲盒就跟拆巧克力差不多,你没拆开之前,你永远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
现如今,盲盒已经从一种商品延伸为一种商品售卖形式。万物皆可“盲”的当下,模型文具、衣物美妆、IP乐园、素材生鲜等各类消费主体都乘上了盲盒经济的“快车”。那么,盲盒引领的“惊喜经济”究竟还能火多久呢?
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其精髓便在于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和消费体验。拆盲盒,其实是个概率游戏,由于商品在购买前是未知的,这就为消费者增加了购买的刺激感和神秘感。与此同时,盲盒经济火爆的背后也反映了年轻群体对新鲜感的追求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据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中国盲盒市场规模从22.6亿元增长至149.9亿元。且《盲盒经济洞察报告》曾预计,2024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将高达300亿元。由此看,盲盒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在各行各业中,也有不少把“盲盒”玩出花的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盲盒”做不到的。例如: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与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让消费者自己拿铲子挖出“中华宝藏”,寓教于乐,让消费者深深体会到了考古的乐趣和浓厚的历史风韵;再比如红极一时的机票盲盒,通过低价盲盒的方式售卖余票,虽然是一种“噱头式”的盲盒消费,但消费者获得一次充满惊喜的低价出行,航司也得以卖空余票,双方都实现了双赢。
近段时间,直播间也开启了拆盲盒的热潮,这种消费模式不仅为消费者增加了购物的趣味性,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互动体验和情绪价值。当然,除了惊喜的体验外,还有许多开盲盒的失败经历。在盲盒经济火热发展的同时,市场乱象也在不断涌现。
与普通产品相比,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所接触到的信息具有不对等性,消费者只能通过商家所提供的图片信息进行选购,这也导致部分盲盒被商家赋予更高的商品价值、夸大中奖率、图文与产品不符等现象频繁出现。此外,盲盒的特点和属性导致商家通常无法为消费者提供退货、换货等相关售后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并引发了监管层面的关注
为了规范盲盒市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对盲盒经营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包括盲盒定价、商品质量、商业宣传等方面,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同时也需要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以推动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注:本信息仅用于鹏华基金投资者教育宣传。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